因为它是《Fate》,一个火了15年的现象级IP。
2004年,《Fate/stay night》基于PC平台的文字冒险类游戏上线。也许连开发商都没有想到,仅仅用了一年,这个系列就缔造了Galgame界的神话。
截止2008年《Fate/stay night》卖出20万份,手游《Fate Grand Order》一度登上全球第一的宝座。
《Fate/EXTELLA LINK》在STEAM上的好评率达到了92%,也拿下了9.7的评分(满分十分)。
《Fate》系列在游戏性方面以及产品力的强悍加持下,让这个系列有了进军影视方面的信心,要知道这个游戏可是有着45个结局,可以见得它有足够的深度用于剧本的开发上。
游戏改编电影一直都是电影创作打不破的噩梦之一,尽管个别作品能达到及格线,但真的很少出现现象级作品。
而就像《Fate》自己的主题一样,《Fate》的影视作品打破了游戏改编的种种瓶颈,成为了现象级别的ip。
《命运之夜 前传》的蓝光碟首周就豪取4.3万套的发售成绩,创造了当时的一个发售最高记录。06年的《命运之夜》动画版DVD的销量也突破百万。
在Bangumi(类似豆瓣的榜单,但主要以日本ACG为主)、豆瓣、My Anime List(欧美日漫评分网站),《Fate/Zero》分别砍下了8.2、8.6、9.1的高分,其余的《Fate》系列也都保持着很高的分数。
《Fate》克服了游戏改编的三大难题——剧本的改动,对于游戏中华丽动画的还原,以及游戏主人公的重新刻画。
《Fate/stay night》依靠复杂的世界观,出色的人物设定,和强大的故事背景逆天改命,让其立于游戏和影视作品两个维度的巅峰之上。
2006年,同名动画《Fate/stay night》上映,2011年《沙耶之歌》的作者虚渊玄执笔 《Fate/Zero》。这两部作品带给玩家和影迷们的冲击也如它的游戏神话一样,迅速在游戏和动画爱好者们中间以爆炸般的连锁反应传播开来。
《命运之夜天之杯:恶兆之花》当年在日本上映的时候,横扫同期所有对手,拿下首周冠军,足以见得《Fate》系列有着日本“国民IP”的属性。
《Fate》以可怕的速度和生命力在TV动画、剧场版动画、OVA/web动画、小说、游戏新作、漫画作品,甚至是手游当中不断的扩展着自己的版图,这让《Fate》渐渐成为了当下流行文化之一,它的成功也成为了游戏改编电影的经典案例。
而这样的成功并不是简单还原游戏中的场景,以及依靠着粉丝的情怀支持就可以实现的。《Fate》系列的成功有着肉眼可见的精良制作以及在剧本上复杂的改写难度。
《Fate》系列的剧情简单点说,就是7个魔术师通过魔法召唤出7个来自世界各地的英灵互相战斗的故事。英灵会在战斗中死亡,最终活下来的英灵和主人可以得到圣杯,并且通过圣杯实现一个愿望。
这样的设定在百花齐放的日本动漫界中并不少见,而《Fate》系列在这样作品的基础上,继承了日漫所传承的一切优点,并创作诞生了更耀眼的明日之作。
《Fate》系列有日漫放不下的羁绊,有日漫中少年感情上的懵懂,有对于全新世界观的再次构造,有战斗时的“迷之热血”以及台词带来的“迷之感动”。
《Fate》系列可以说是既复杂也易懂,它有华丽又极其简单的设定去吸引动漫爱好者的初级玩家,也有足够的深度去吸引骨灰级玩家。
喜欢动作戏的观众可以在这部作品中找到令人血脉喷张的打斗场面,喜欢大量文戏的观众也可以解读这部作品中复杂的深度。
这部作品有着和《宠物小精灵》《数码宝贝》一样的召唤系设定,但是《Fate》所设定的召唤更加的炫酷,各种古代君王之间的神仙打架,这样的设置在所有召唤属性的动漫中也绝对是佼佼者、
想象一下你所召唤的是亚瑟王或者是亚历山大,那将是多么酷的事情。
而同样是刀剑的打斗戏份,《Fate》系列对标当年“民工漫画”三巨头中的《BLEACH》也丝毫的不逊色,两者都有招式阶段性的变化,而《Fate》系列在质感上更倾向于电影一些。
说了这些读者们可能很容易联想到郭敬明指导的电影《爵迹》,似乎《爵迹》有着很多《Fate》系列的影子。
郭敬明也是请来了《Fate Zero》的配乐师为其创作主题曲。这样直接的致敬,也证明了郭敬明在《Fate》系列中获取了大量的灵感,这也是《爵迹》的小说能有区别于其他同类型小说拥有其高级感的原因。
而单靠这些日漫传承下来的经典元素,也不足以让这个系列成为一个现象级别的IP——更重要的是,《Fate》系列的TV版和剧场版有着一般日漫没有的野心。
电影化的分镜头语言是《Fate》系列一直追求的,在各个方面对于电影质感的极致追求更是一般动漫作品中少见的,目前也只有世界顶级动画制作方能和《Fate》系列一较高下了。
《Fate》对于所有人物以及英灵都做了详细的刻画,并赋予每一个主人公心中不一样的理想与世界观,这让观众们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和自己“三观”匹配的伙伴。
在充满了套路化的今天,《Fate》对于反套路有着独有的执着,我们在这个系列中很难看到大团圆的结局,但这样的设定又很符合《Fate》系列的理念,所谓圣杯能实现的理想,都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。
悲情是《Fate》的主色调,而在这样悲情命运中的挣扎与呐喊,造就了《Fate》系列独有的魅力。所有人挣扎在打碎命运的边缘,泪水与鲜血衬托出的呐喊,让所有和命运对抗的观众,在《Fate》系列中找到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切口。
《Fate》深度解读着所谓的理想、英雄以及宿命,带有悲剧色彩的故事与无法挣脱的宿命缠绕在几名少年的命运之中,影片中的英雄也不是所谓脸谱化的正义与邪恶,他们都是远古的君王,也为了君王的理想再一次厮杀。
动画中每一位英灵都是历史上的英雄,他们隐藏着自己的真实身份,观众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以及人物身上的细节,揭开他们的真实身份,这也是这个系列的看点之一。
人、神、英雄,正义与邪恶不一样的理想与企图心在《Fate》的世界中碰撞出全新的哲学意义。
《命运之夜——天之杯》系列在制作上秉承着《Fate》系列所有的闪光点——歌剧式的配乐、“燃烧经费”的战斗场面、唯美画面下的懵懂爱情、文戏上节奏的把控以及台词的精雕细琢,这让该系列的两部作品,依旧保持着《Fate》引以为傲的一切。
《命运之夜——天之杯:恶兆之花》中Saber与Berserker的战斗场面,绝对能成为2019年最经典的银幕打斗场面之一
当然《Fate》的观影门槛还是会很高的,第一次接触这两部剧场版的影迷,可能会感觉到一些观影的压力,并对影片中过于宏大与晦涩的世界观望而却步。
所以我建议对这个系列感兴趣的新观众可以从《Fate/stay night》《Fate/Zero》第一季《Fate/Zero》 第二季作为入坑的起点,通过这两部作品,观众们就以很清晰的捋顺影片中的人物关系、技能设定、主要故事以及创造的世界观。
真正出色的作品是值得粉丝们去追捧的,在了解《Fate》之后,为它着迷的人自然而然的会说出那句话:“我想成为正义的伙伴。”
作者 编辑:曾经一千王子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