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 陈绪勇 肾上线

肾脏,是人体代谢和排出药物最重要的器官,也因此容易被药物所伤。

「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」,是肾病预后好的基础保障。

接下来,肾上线就跟大家聊聊日常生活中,常用但有一定肾毒性的药物清单,肾友们对待这些药物一定要小心。

但在讲之前,必须声明的是:并不是所有肾毒性的药物在任何情况下肾友都不能使用,大家明白这2点:

1. 遇到有潜在肾毒性的药物,肾友自己不要稀里糊涂随意使用,如果有需要,请找专业医生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再使用;

2. 当专业医生权衡,用药能让你得到的好处大于坏处时,不得不用肾毒性药物的情况下,肾友们遵医嘱,不自行加大剂量和延长用药疗程,并注意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。

部分抗生素

抗生素,大家常说的“消炎药”,使用抗生素本来应该严格遵循适应症, 但是人们在药店就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各种抗生素,因此用得相当普遍和随意。这不仅导致抗生素耐药率不断升高,也导致抗生素肾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。

1.氨基糖苷类,代表药物:卡那霉素、庆大霉素、丁胺卡那霉素、妥布霉素、链霉素、阿米卡星。

氨基糖苷类药物肾毒性较强,是最常见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之一,并且肾毒性的强弱与药物的蓄积量正相关,也就是说用药累积时间越长、剂量越大,肾毒性也越强。这类药物本不应该滥用于普通的感冒发热拉肚子,主要用于一些重症感染,肺炎、败血症、烧伤、严重的尿路感染等。

2.一代头孢:头孢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消炎药,常用头孢有一、二、三代,肾毒性较大的头孢是其中的第一代,包括:头孢噻啶、头孢唑林、头孢氨苄、头孢拉定、头孢羟氨苄等。

头孢拉定导致的血尿曾被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,通报表明在收集有关药物性血尿文献(1998-2003年)后发现,抗生素导致血尿的占比达到46%,其中头孢拉定就占了34%。

3.其他抗生素如万古霉素、两性霉素B、利福平等,也有潜在肾毒性,但这些药物不常用于普通感染。

非甾体类抗炎药

非甾体抗炎药,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悉,但其实这一类成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,许多感冒药、退烧药、止痛药都含有它,滥用的现象非常普遍,也是常见引起肾损害的药物。

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酮洛芬、双氯芬酸、萘普生、吲哚美辛、依托考昔、塞来昔布、尼美舒利、阿司匹林等。

不同类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,肾毒性有区别。近期在著名肾脏病杂志CJASN发表的一项对比不同药物肾毒性研究表明,依托考昔的肾损伤风险可能是最高的,而布洛芬则低得多(不过需要指出的是,风险低不代表没风险)。

部分中药

中药是我国的医学瑰宝,虽然中药是取自于大自然,但天然并不等于没有副作用,近年来中药的肾毒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,科学家也做了大量研究,马兜铃酸和生物碱是常见的肾毒性成分:

此外,还有部分中药,如雷公藤、益母草、苍耳子、苦楝皮、天花粉、牵牛子、金樱根、土贝母、土荆芥、巴豆,动物类鱼胆、海马、蜈蚣、蛇毒、斑蝥,以及矿物类中药如砒霜、雄黄、红帆、朱砂、升汞、轻粉、明矾、铅丹等也有一定肾毒性。

质子泵抑制剂

质子泵抑制剂简称PPI,是消化科常用药物,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。常见药品有:奥美拉唑、泮托拉唑、兰索拉唑、雷贝拉唑、埃索美拉唑等。

已有研究发现,质子泵抑制剂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肾损伤,使用的时间越长,发生肾功能下降、发生尿毒症的风险也更高,伤肾的可能性也越大。

磷酸钠盐

磷酸钠盐是一种导泻通便的药,消化科用。使用磷酸钠盐的人有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,并且这种损伤一旦发生很难逆转,没有特效药物能治疗;肾病患者需要高度警惕,可以用聚乙二醇代替,也能达到很好的导泻效果。

造影剂

造影剂常被用于血管造影和增强CT,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好帮手,但碘造影剂、钆造影剂可引起肾功能损伤,肾功能不全的人发生率更高,需注意权衡利弊。

还有一些并不是常用药物,但也有潜在肾毒性,例如:抗病毒药阿昔洛韦、抗肿瘤药顺铂、抗抑郁药锂盐等。

肾友要用到这些药物前,及时与医生沟通,不要怕麻烦,多问问。跟处方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:例如肾病是否正在进展,肾功能情况如何;自己最近有没有脱水的情况(大量出汗、腹泻、呕吐、喝水很少等),既往是否有过敏史(造影剂或药物过敏);提供近期详细的用药情况,是否已经口服了RAS阻断剂(普利类和沙坦类)、免疫抑制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