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行山幽静的怀抱中,有这样一个地方,以不屈的精神和独特的席地而坐的韧性,正在为自己书写新的经济篇章。林州,这个曾经以匮乏资源和荒凉面貌而显得平凡的县城,如今因其红旗渠精神而逆袭,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,2024年更是实现了6.7%的经济增速及河南省第四大公共预算收入,仿佛是那涌动的山泉,冲破了以往的束缚。
走进林州,仿佛一场与历史的对话。作为“人工天河”的红旗渠故乡,这里的人们用实际行动延续着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与豪情。历史的泥土中镌刻着“干啥都能成”的信念,正如现在的林州市副市长李蕾所说,林州人干什么事都总是会和修红旗渠比照。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渠以来,这种信念不光改变了自然环境,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这个地方的人们。
如今,林州依托建筑业、工业和文化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,正在悄然发生变化。建筑业是林州的传统优势,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。令人钦佩的是,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,林州培养了无数的建筑工作者,他们以勤劳和智慧将家乡建设得如火如荼,无怪乎这里被誉为“中国建筑之乡”。在这里,60%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建筑业,60%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建筑业。
而在新兴产业方面,林州的转型同样不遑多让。光远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企业正在蓬勃发展,董事长李志伟在饭桌上提到自己的理想时,铿锵有力:“我要在太行山下建造一个世界级的‘微米世界’。”这样的激情让人振奋,适应了发展潮流的林州,显示出了强劲的二产投资和工业增长。在2024年,林州市二产投资同比增长57.2%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增长率甚至高达18.3%和17.5%。
此外,林州还利用自身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游客,2024年红旗渠景区的游客人数达到190万人次,文化旅游业年度接待量也达到了1965.2万人次。比如大型实景演出《太行·红日》,以其震撼的声光电效果吸引了众多游客,再次提升了林州的文化品牌。
林州的逆袭也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数字的增长,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蜕变。面对经济形势的变化,林州市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,激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,努力克服技术瓶颈。在新时代的语境下,经济发展仅仅依靠资源已不再现实,科技创新才是未来发展的脊梁。林州的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频、高速和IC载板类高端覆铜板研发上取得了突破,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。
精神的力量是无限的,而林州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。从张益智的发展故事可以看到,他在洪水后不屈不挠重新振作的态度,反映出林州人迎难而上的毅力。而今,林州以“精神立市、产业兴市”的方针,即便面临财政压力,依然坚持产业招商,矢志不渝地追寻更好的明天。
未来,林州不仅是一座经济增长的城市,更是文化与传统并存的地方。当红旗渠精神成为每个林州人内心的一种信仰,推动着城市发展的脚步向前迈进,我们有理由相信,昔日的穷县终将改头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,翱翔于更高的蓝天之上。林州的明天,将会更加灿烂辉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