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获取每日精彩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!

央视弃播国足,转身力挺苏超,这一幕真不多见了。2025年6月5日晚上,国足在雅加达0-1输给印尼,直接把进军世界杯的最后可能也踢没了。央视这次彻底不搭理,连转播都省了,直接选择不播国足,这姿态够直接,球迷也只能在社交媒体刷到消息。不少人一边自嘲“与其添堵,不如不播”,一边开始琢磨:央视到底在等什么?

答案其实就在手机里。与此同时,央视频APP上线了“苏超”专区,还对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剩余场次全部直播。苏超,这个此前在全国范围还算冷门的赛事,突然成了央视的“宠儿”。一边是国足不断被遗忘,另一边苏超却热闹起来,这反差真让人有点感慨。

苏超到底有多火?直接上数据。抖音相关话题高达87万条,播放量接近10亿,不管你是不是球迷,这话题量都挺唬人。现场气氛更是实打实。场均观众8798人,而徐州奥体那场更是涌进了22198名球迷,这数字放到中甲甚至中超都不算小。现场看台,和那些平时冷清的职业联赛比,热闹得像过年一样。

这场面可不是只靠球赛撑起来的,关键还得看这“江苏十三太保”。从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横幅,到“楚汉之争”这样的城市梗,再到南京盐水鸭、无锡水蜜桃、苏州大闸蟹这些地方特产的对决,场上踢球,场下斗段子,气氛完全压不住。你说是足球比赛,江苏球迷更像在混娱乐圈,各种新梗一茬接一茬。

甚至有球队连“谁赢谁当省会”这种大胆的梗都搬出来了。南哥带头,谁都不服谁,每场比赛都像一场区域荣誉之争。“苏超梗王争霸赛”直接变成看球的另一大乐趣,球场外的热度不比场内差。

央视这个时候出现,完美地踩在点上。央视频专区里,不仅有解说、评论员,连本地特产镜头都没落下。南京的盐水鸭,无锡的水蜜桃,随赛事直播画面一路传播,让全国观众都开始关心江苏各地小吃和城市文化。

展开全文

央视的转播权,不只是给苏超带去曝光,更给足了赛事公信力。官方背书一到,全国观众立刻跟进,苏超就这样超越了体育,变成了江苏文旅经济的新平台。看似一场场普通城市联赛,实则带动了餐饮、旅游、文创商品、短视频等多个产业链条。现场球迷还经常带上特产标语和穿着,连带让自家城市的特色成了网红。别忘了,江苏人口基数摆在那里,带动流量不是说笑。

流量这东西,拼的其实就是内容和参与感。苏超把江苏“散装”文化玩的明明白白:城市梗满天飞,比赛场地、地方美食、各队表演节目全混一起,观众入场像赶集,娱乐性拉满。江苏球迷是真的会玩,把城市联赛变成了本地“朋友圈”,谁输了都还能笑着自黑。

对比一下国足。世界杯梦想彻底破灭,为一场比赛心情糟糕,央视也果断选择不播。球迷吐槽归吐槽,可比赛没人愿意看,现实就这么尴尬。但苏超这边,却靠着每一场地区对决,每一条热梗,创造出了观众自己都想参与的氛围。央视看到这种活力,顺手加持,确实不怪他们果断转向。

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里,不停出现“苏超”“梗王争霸赛”“央视频不播国足播苏超”这些字眼,大家真不是随便造梗,江苏这波操作用了真功夫。南京、徐州、宿迁的球迷为了城市荣誉斗法,每场比赛都能整出新花样。有球迷看完还在网上留言调侃,“谁赢谁当省会,下回可别输了,不然连特产都得换。”

如果说以前的地方联赛只是圈地自乐,这一回,苏超算是真正出圈了。央视频的集中直播让全国球迷都有渠道参与,“一站式”看球体验解决了观赛分散和转播难题。更多观众跟着梗飞,一边看球一边参与讨论,新鲜感十足。

苏超的爆火,靠的是创意、参与感、城市归属感,和那些职业比赛的精英范完全不一样。江苏人的自信和松弛展现无遗,所有城市都在通过一场球宣告存在感。关键是,这形式真把内需带动起来了。到分赛场看球,顺道吃特色、买特产,城市消费就这么被激活了。

说到底,央视转身力挺苏超,也算是“认清现实”的明智决策。国足出局,球迷心凉;苏超火爆,大家争相参与。江苏这套打法,不只是赢了流量,更让足球比赛变成了城市生活的新潮流。球场上的输赢,其实早就超越了比分本身。这波全民参与的“城市联赛热”,你说能不能一直延续下去?

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与支持!点点分享,点点赞,祝您蛇年财源滚滚、万事顺意!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